你有想過 #傳統婚禮儀式 中的潑水、放扇、踩瓦片、過火爐等環節,其實背後都帶有性別框架的意涵嗎?例如:「放扇」代表新娘不要將少女時任性的脾氣帶到夫家,到夫家要做好妻子的角色;「踩瓦片」的其中一種意涵,是期待新娘要為夫家添丁,要生兒子、不要生女兒等等。
-
去年 TGEEA 和台師大的吳志文老師合作兩堂「婚姻與家人關係」課程,課後同學們開始思考婚禮儀式中隱含的性別框架與意涵。這篇是同學們優秀的課後作業,我們特別取得授權和大家分享!
-
這位游同學發現有越來越多人調整婚禮儀式的程序或內容,甚至用創新的行動打造自己的婚禮,包括穿著自己繪製的婚紗、以音樂劇形式進場等等。游同學也說:「也許我以後結婚時,就會和長輩溝通,是否可以刪除這些儀式,或是我會賦予這些儀式新的意義。讓自己即使結婚了,多了一個新的身分,但也不會丟失自己原本的身分,我還是可以做原本的我。」
-
🔸來看看同學的心得與想法:https://www.tgeea.org.tw/gender/custom/19849/